幾乎沒有人認為智能耳機是剛需,包括做它們的人。
事實上,即便擴大到整個耳機品類,不少人對其認知還停留在隨手機的贈品上,哪怕是愿意花超過300元購置耳機的人都為數(shù)不多。一些從業(yè)人士向網(wǎng)易科技坦言,市場一開始就小眾,智能耳機成為爆品的可能性很小。
但如今,隨著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涉足主流智能硬件領域,智能耳機這個不怎么被看好的細分市場,也迎來了一些入局者。
G-Wearables是一家不足百人的智能硬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最近完成了A輪融資,他們此前做過一款類似Misfit Shine的可穿戴設備Goccia,F(xiàn)在他們推出的第二款產(chǎn)品,卻鎖定在一款智能運動隨身聽上。
G-Wearables CEO郭成毫不避諱轉型的緣由,“可穿戴我們拼不過某些巨頭,于是進了一個巨頭可能都不屑于進來的小市場”。這個看起來似乎知足過頭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覺得,能把累積銷量賣到20萬已經(jīng)很了不起了,所以眼下,比起想著法兒的賣東西,他更熱衷于去研究技術和“需求”。
畢竟,即使沒有巨頭入局,能否讓這個幾乎不存在剛需的市場成為一個“市場”,本身就是一道難題。
智能化之前,先消滅耳機線
雖然智能耳機從業(yè)者選擇的方向不同,但在“消滅耳機線”上卻有著驚人的默契。
Vinci合伙人左小鶴告訴網(wǎng)易科技,智能不智能是一方面,更大程度上智能耳機一定要比普通耳機體驗要好,而“耳機線是影響體驗的第一道難關”;诖丝紤],Vinci采用了WiFi,而“大耳機”的頭戴設計的確規(guī)避了外置線材的麻煩,不過機身體積難以避免的顯得稍大。
對于耳塞型耳機來說,雖然便攜性更佳,但線材帶來的麻煩愈加突出。包括存放、礙手礙腳的使用體驗以及運動時線材晃動對音質產(chǎn)生的“聽診器效應”,都是使用者常遇到的問題。如果使用市面上一般的藍牙耳機,兩只耳塞還是需要線連著。
于是郭成的gogo耳機直接去掉了連接耳塞的線,只留下了兩個獨立塞子,在他看來,“沒有線”是gogo最大的特色之一,也確確實實滿足了一些對體驗要求更高用戶的需求。
但“對體驗要求更高的用戶”到底有多少,并沒有人知道。
而對最愿意為耳機付費的耳機發(fā)燒友來說,其關注點并不在有沒有線上面,而是音質本身。據(jù)網(wǎng)易科技調查,一些燒友甚至為了追求更好的音質花幾百上千給耳機換線,這與智能耳機廠商“消滅線材”的目標有所背離。
對此左小鶴解釋稱,事實上,雖然這部分人消費力和對耳機的關注度較高,但Vinci耳機不是為了他們而設計,定位還是偏普通人一些,“我們想告訴他們,音質不差、同時沒有線纏來纏去的耳機是存在的”,或者說,Vinci想針對普通消費者創(chuàng)造對耳機品類的一種新需求。
智能化之道,押注細分場景
去線材化處理僅僅是第一步,在完成對品類的優(yōu)化后,與其他智能硬件產(chǎn)品一樣,智能耳機廠商們需要更實際的使用場景。
gogo選擇了運動場景。在做gogo之前,郭成了解過運動器材的價格,“較專業(yè)的運動人群,對價格普遍沒有一般消費者敏感”,如果為這部分垂直人群做好服務,很可能會為這款智能硬件開辟出一個新天地。
但這不是一件容易事。郭成明白,倘若不談智能,運動耳機市場有著太多大牌競爭對手,如果智能化不能提供一些運動人群實際需要的功能,那它就僅僅是個噱頭。
最終,郭成從他認為的運動耳機三個痛點----不纏著、不掉下來、能測心率入手:不纏著就直接拋棄線材,不掉下來可以用工業(yè)設計解決,測心率的話,加上傳感器就好了。但這時候遇到的問題是,數(shù)百元的gogo由于傳感器成本限制,在動起來時測心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準確。
郭成有些無奈。他還推出了另一款售價249美元的gogo-s,用了更好的傳感器,“動起來之后心率也比較準確了,同時加了IP67的防水”,貴了一些,“但沒辦法,一分錢一分貨”。
另一款智能耳機產(chǎn)品Vinci,與gogo不同,主要押注的是日常出行場景。
左小鶴表示,Vinci最智能的地方在于,戴上耳機開始放音樂,取下立刻停止;用戶甚至不需要關聯(lián)賬戶,耳機根據(jù)用戶此時的身體狀態(tài),會播放最合適的音樂。當然,譬如喜馬拉雅這類電臺Vinci也沒有漏掉,各種個性化的算法處理有望讓其成為“最聰明”的耳機。
個性推薦需要聯(lián)網(wǎng),左小鶴說,Vinci可能會走運營商定向流量?傊,會優(yōu)化好這一場景下的使用鏈條,“努力讓用戶在出行過程中不摘下耳機”。
智能耳機的未來:走向融合?
不過,當前智能耳機的使用場景還是相對垂直。如果將智能耳機擴展到智能頭戴設備,可能更富想象力。
事實上,近期入華的Glyph虛擬現(xiàn)實視網(wǎng)膜眼鏡正是一款耳機設備。當用戶將Glyph的耳機橫梁拉到眼前,這款耳機立刻變成一個虛擬現(xiàn)實眼鏡。
Glyph項目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Glyph瞄準的是電影視聽場景下的服務,耳機+虛擬現(xiàn)實融合了兩種頭戴式設備,并在標的場景下有著勝過單一耳機或單一VR眼鏡的體驗。
左小鶴也認為,人的頭部只有一個,耳機作為傳送聲音信息的設備,其實有更多故事可以講,只是當前Vinci精力所限還得先做好眼前的事。事實上,此前Glyph的美國開發(fā)商Avegant CMO Azmat還告訴網(wǎng)易科技,未來Glyph有可能將橫梁做的透明,最終或將其做成類谷歌眼鏡的設備。
雖然有這種可能,但現(xiàn)在在耳機上下功夫的智能硬件廠商還是不多,即便一些廠商考慮到了聲音層面,也只是將其作為一個附庸,留出一個耳機借口,并沒有從聲音的需求出發(fā)考慮問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智能化融合可能并不是智能耳機廠商眼中唯一的未來。
左小鶴告訴表示,雖然Vinci是一款智能硬件產(chǎn)品,但設計師下了不少功夫,公司也有意去擴展到時尚人群。“我們設計了六種顏色,起碼帶出去不low,這種設計感就目前來看,已經(jīng)引起了一些時尚界人士的注意”,她補充道,未來Vinci有可能進一步探索一些時尚圈的玩法。
而時尚產(chǎn)品的溢價高于科技產(chǎn)品,這一點從Vinci對標的Beats上就能看出來。
然而令人奇怪的是,幾乎沒有什么從業(yè)者考慮從耳機音質這一最原始的屬性上去擴展太多!耙糍|不是軟肋就好,”郭成告訴網(wǎng)易科技,一般消費者辨別不出專業(yè)音質和普通音質的差別,這也不是他們的強項,而發(fā)燒友人群同樣也被他們排除在外。
“哪怕是將來,Vinci可能也不會是能辨別出水電、火電、核電對音質影響的人喜歡的東西,”左小鶴表示。
|